【防疫小知識】為什麼口罩不可以用酒精消毒?用行動顯微鏡了解口罩原理

新型冠狀病毒(武漢肺炎),在台灣掀起了「口罩之亂」。有些人可能會好奇,口罩能不能用酒精消毒後,重複使用?

要回答這個問題,得先從口罩的原理開始。現在到藥局可以領到的「醫療用口罩」,一般來說分成三層。最外面是防水層、中間是靜電層、最裡面則是吸水層。

防水層具有防潑水的效果,作用是把飛沫擋掉。而吸水層,則能吸掉打噴嚏、咳嗽所噴出的口水,讓配戴時比較舒適,不會濕濕黏黏的。這兩層的效果恰好相反,要注意不能戴反,否則會變成把飛沫吸進來囉!

上圖是用行動顯微鏡,分別拍攝防水層、吸水層。可以明顯看到,在防水層上,水珠會維持圓球狀(我們測試,超過一個小時,都依然不會被吸進去),而在吸水層上,則很快就被吸乾淨了。(影片請參考我們 Facebook 粉絲專頁貼文的留言)

至於中間的「靜電層」,是經過靜電處理的熔噴不織布,其原理除了濾除,更有靜電吸附的效果。如果有飛沫的微粒穿過防水層,這一層還可以用靜電吸走,阻擋飛沫進入。(類似我們小時候,用摩擦後的尺去吸紙屑那樣!)

我們可以想像:飛沫是飛機,而病毒是乘客。口罩的作用,是將整架飛機給擋住。目前根據專家推測,新型冠狀病毒只會透過飛沫傳染,並沒有空氣傳染的現象,因此這樣的口罩已經足以防護了。

了解口罩防護的原理後,就能解答以下幾個常見問題了:

▌口罩可以消毒後重複使用嗎?

口罩的防護原理之一是其「靜電層」。一旦長時間使用,或是接觸到水,靜電就會流失。所以,用酒精、熱水、蒸氣消毒,反而會破壞口罩的靜電吸附功能。

而紫外線消毒、乾熱消毒,雖然經過少部分測試,較能保留口罩過濾效果,但是一來一般居家較難操作,二來我們難以判斷是否消毒徹底,也無法確定口罩是否有損壞。所以請勿重複使用曾經戴到醫院的口罩,也不要配戴所謂「復活」的口罩到醫院去,以免風險。

▌口罩什麼時候該換?

建議戴完一兩天就要更換了。若是出入醫療場所,要更換得更加頻繁,因為口罩上可能已經累積高濃度的病毒。除此之外,如果有打噴嚏、咳嗽,導致口罩濕掉,也要頻繁更換。

在這邊也配合政府呼籲,由於台灣目前沒有社區感染,健康的人其實不用一直戴著口罩。出入醫院或人多的密閉空間,才需要戴上口罩防範。相較之下,「勤洗手」才是個人防疫的關鍵!從外面回到家,以及吃飯前都要洗手,平常也要注意,避免觸摸臉部、口鼻。

所以,如非必要,還是優先將口罩留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吧!只要能從前線開始,將防疫守住,就能一起合作,讓疫情降到最低。

▌活性碳口罩有用嗎?

有些款式少了靜電層,而以活性碳取代,就只有吸走臭味分子的功能,但面對飛沫微粒是無能為力的!不過也有部分款式是四層的,除了活性碳層,也有靜電層。如果要使用,特別是進出醫院,請先看看包裝上,是否有醫療器材許可字號。

完整的懶人包與影片,可以參考 uHandy 行動顯微鏡的粉專貼文喔!


另外,這幾天也有謠言,說政府擴大口罩生產,會導致衛生紙缺貨。但其實口罩所使用的「不織布」,材料是塑膠,與衛生紙的原料(紙漿)不同,大家毋須擔心缺貨,更不需要搶購囤貨。

我們用行動顯微鏡搭配偏光片觀察口罩,可以看到美麗的七彩條紋。這是因為「光彈性」現象:光入射材料時,在同一位置附近折射率略有不同,導致折射後,產生兩道有相位差的光。這兩道光,在某個偏振方向上會互相干涉,並產生彩虹般的干涉條紋。經過偏光片過濾,就能被人的肉眼看見了。

光彈性現象,會被用在產品的檢測上,例如某些玻璃、塑膠製品,如果製作過程中有不正常的拉扯,可能會在使用時突然破碎。不過現在我們只需要知道,會產生光彈性的干涉條紋,就證實了口罩真的是塑膠做的,不是紙張啦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